《消失的她》影评

仅全文末尾涉及剧透,有提醒

很久前就对这部电影感兴趣。之所以感兴趣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名,跟大卫芬奇的Gone Girl一字不差。悬疑、爱人失踪...除了这些元素,我很好奇还有什么模仿成分。

值得说的特点

起初我期待不高,就是去看个故事。然而观影中惊讶地发觉影片整体品质还不错:视听语言方面把控到位,制造的悬念和紧张效果挺有代入感。

色彩运用在全片很突出。红色的大量使用让人印象深刻,不断提醒警惕未知的危险。时有红、绿色同时出现,这种冲突感营造的不安氛围是一种致命吸引。

多次出现的动物,是强烈的隐喻。监制在采访里解释那些都是冷血动物。

我很喜欢片中的一处转场,桌球的追踪视角转到更衣室的一组镜头,一气呵成又有比喻象征。

不足方面

有些细节似乎有些说不通。例如李木子睡眠时还带着唇彩。漆黑而又清冷的环境里,唇上的一抹暖色究竟是要给谁看呢😑。

如果细究故事,会发现一些难以解释的逻辑。就不举例了,观众自行发掘。

情节上设置了较多烟幕弹,有误导观众的猜测方向。观众不喜欢被耍,与主线无关的情节多了,会显得故事松散。

台词比较弱,有些可以增强戏剧冲突的地方,却给了句不痛不痒的台词。例,“—什么时候律师开始在卫生间办公了?”“—这世界就是充满了各种惊喜和意外。”😓这时候我真的想反呛一句“你TM给我翻译翻译,到底什么是惊喜?”1

揭晓真相,梳理事件脉络的那一段,有些是何非的叙述口吻,又有些是沈曼的叙述口吻,却揉在一起呈现,并不妥当,产生叙事逻辑的问题。囫囵吞枣地向观众揭秘,降低了观众参与度。

遗憾之处

海滩晚餐的一场戏,有设计成为经典桥段的潜力,可惜剧组浪费了机会。这是关键的一场戏,互不信任的两人即将摊牌,多么美的人和景,多么棒的服化道,多么紧张的气氛,从人物惊艳出场到假惺惺地拥抱、旋转再入座,难道不值得给一个长镜头么?餐桌上的台词不值得认真设计一下么?

当然,这个要求苛刻了。请原谅我刚看过《惊天营救》(Extraction),那个长镜头真是爽到叹为观止。

影片选角还不错,美中不足是一些场景里演员对角色心理欠推敲。比如,刚开始李木子身份遭到质疑,应该更多地表现对丈夫行为的疑惑不解,而非一味扮无辜。到后期,文咏珊的表演不够邪魅,更像是个甜姐😂,拉低了悬疑气氛。文在片场说自己“不太会演坏女孩”,真的没在谦虚😅。

一些疑惑

全片最后的海滩合照,到底是什么意图?我的理解,是给不甘心的观众(又或许是审核部门)补的happy ending。

梵高的画作频繁出现,除了主角的爱好外是否有其他解读?我觉得更像是一种美学上的铺陈,在故事方面意义不大。

沈曼朋友说痛恨渣男,将戒指摘下丢入水中。这一桥段是否多余?

看完后的感慨

由于电影片名,我以为这部要在前辈基础上锐意创新。但我失望了,这只是个商业片。豆瓣评分从开局7.5逐渐走低也说明了问题。缺少名作那样扎实的故事内核,还要跟名作套近乎,必然招来全方位的审视。电影的表面技法容易学,但有深度的故事内核却不容易写就,而故事内核就是影片生命力所在。

影片里技法用得不少,例如希区柯克变焦、镜渊等等,但难免落入炫技的指责。倒不如在个别场景里,着力将表演、台词、摄影技法综合运用,打磨出高水平的经典桥段。

看得出来,本片在营销上做了很多。一个端午假期档也竞争如此激烈。现在这些电影吆喝的口号“端午必看”“看场好戏”“极限反转”“后劲十足”真是俗不可耐了。不知从何开始,电影营销有了这般风气,唉。

以下涉及剧透

梵高《星夜》里宁静村落与迷幻夜空的对比,像是丈夫表面看似回归正常,内心却暗流涌动;又像是妻子向往单纯安宁的生活,丈夫却迷恋危机四伏的赌局。

主角喜欢梵高的画,却用它给谋害现场布景。这是对热爱事物的亵渎啊,残忍至极。

赌徒的最后一赌,注定还是输了。


  1. 电影《让子弹飞》里的一句台词。

Profile picture

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冒险家,喜爱科技与艺术。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,分享观察与思考、经验与感悟。无惧艰难险阻,幸福就在你我身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