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庭情绪观”笔记

视频:为什么我不建议你要求伴侣“情绪稳定”?

相比情绪稳定,情绪的表达方式更关键。情绪观差异可能带来冲突。掌握情绪调节方法,理解人性,做温柔的共情者。

引入问题

原生家庭的情绪不稳定,自己能不能拥有情绪稳定的关系?

理论

约翰•戈特曼(John Gottman)的《人的七张面孔》(The Relationship Cure)被媒体誉为“人际关系领域最具价值的一本书”,其中提到了家庭情绪观(family’s philosophy of emotion)。

戈特曼通过多年对家庭和人际关系的研究,总结出了理解和改善家庭情绪氛围的方法。这些方法是家庭成员对情绪的认识、理解和处理方式,它们对家庭互动和整体氛围有深远的影响。成员之间可以建立更健康、更和谐的情感关系,促进整体幸福感。

争吵的源头

真正的争吵不是来自于生活的种种冲突,而是来自于双方情绪观的根本矛盾

案例:女子在面馆情绪崩溃事件

对于面馆的遭遇,丈夫在妻子没发火的情况下,说害怕她发火。这是一种应对愤怒的情绪观。他认为不公导致愤怒,愤怒导致发火,发火导致糟糕后果,所以愤怒不该被表达。丈夫误将愤怒情绪与愤怒情绪的表达方式划等号,这是人们对情绪稳定的误解

妻子说她没有发火,只是告诉老板面不好吃。这是完全相反的愤怒情绪观。她认为愤怒能帮助应对不公,把真实想法传递给店家,这样他们才能清楚地看到问题,改善服务。

一方把愤怒当作促进问题改善的方法,另一方把愤怒当作引发冲突的威胁。所以才有妻子委屈欲绝,丈夫如临大敌。

反映情绪观来源的一道测试题

假设穿越到童年时代。你的堂弟又来你家玩了,他把你房间里的玩具弄得乱七八糟,洒满一地。你愤怒地流出了眼泪,跑去跟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哭诉,他们更可能怎样回答你?

A. 爸妈冷静地对你说:“别生气,他只是个孩子,等他走了你再整理一下就好了。”

B. 爸妈一把抱住你:“太欺人了,他居然把你的玩具弄得满地都是,看我不揍他!”

C. 爸妈重重地叹了口气说:“唉,别一点小事就在这作妖。对年纪小的,你得大度一点,别那么自私。”

D. 爸妈蹲下来摸摸你的小脸说:“你很生气是吧,我知道你花了不少时间才整理好房间。待会我和你一起整理好吗?”

童年时期,人脑中尚未完全发育的神经通道可塑性极强。每一次情绪表达带来的反馈,都塑造后续的情绪表达。

  • A选项,忽略型情绪观——负面情绪是不理性、没必要的,只要理性解决问题。

  • B选项,放任型情绪观——释放消极情绪,等于释放内心压力,以自己为中心即可。无节负面情绪,只会把悲伤变成抑郁,把愤怒变成攻击,生活中一点就燃。

  • C选项,压抑型情绪观——认为负面情绪是有罪的,只要允许自己愤怒、抓狂、痛苦,就责的事情。

  • D选项 (推荐),情绪共情训练型情绪观——所有负面情绪都是可以理解和坦然接受的,但不是所有情绪表达方式都可以滥用。作为家人就要相互扶持,共同度过情绪难关,所以去温柔地共情,并且提供实际帮助。

如果说每个情绪不稳定的人的心中,都有一个向内投射的父母,那么代代相传的情绪观正在影响你的亲密关系。并非让你去批判父母,父母也是普通人而已,真正的出路是,能否跳出原生情绪观,变成一个温柔的共情者

三种情绪调节方法

当下心理状态剖析法

有情绪时,别让对方猜你的感受。当情绪被健康地表达、命名出来,让人不带评判地看到,它就会失去原先毁灭性的力量。

  • 例:可以说“气死我了,我真想对你大吼大叫。”但你不会真的大吼大叫,你只能让对现在很生气,很想骂你。

  • 例:可以说“你说的不对,我真想猛烈地反击,无情地抨击你!”但你不会真的反击,对方知道,你现在觉得很心寒,超级想为自己辩护。

  • 例:可以说“我太伤心了,我真想离家出走。”但你不会真的离家出走,你只能让对方知道你感到多么的孤独。

冷静仪式制造法

研究表明,人需要至少20分钟才能从激烈情绪中平复。可以设计一个暂停吵架的仪式,比如按下对方身上的虚拟“暂停按钮”。惯性被打破,暂停20分钟,大部分人就能恢复思考力与共情力。

互诉衷肠法

可以找出双方在冲突背后的、内心深处的渴望。

该方法最有挑战的原因——对于伴侣的敏感,可以有两种解读:

  • 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解读,比如“他就是胳膊肘往外拐,一点都不在乎我”。

  • 另一种是以对方为中心做解读,“虽然他很爱我,但此时他无法应付向内投射的父母,展现出逃避、冷漠、不关心的这一面”。

显然第二种解读很难做到,所以有以下做法:

恢复冷静后,轮流讲述矛盾冲突和各自感受,每个人连续至少讲五分钟,对方别急于反驳和辩解。你的任务是用提问来帮助对方更好地梳理情绪。讲完之后,两人角色互换,讲不完就再讲一轮。

提问示例

  • 这件事中,你的感受是什么?

  • 你想要获得什么?认可、尊重,还是被关爱的感觉?

  • 为什么获得这个对你来说如此重要?

  • 这个意义的背后,有没有曾经的童年经历和伤害,能详细讲讲吗?

  • 你认为你想要的东西,可以通过争吵实现吗?

只要能不带评判地相互倾听,每次吵架完彼此都能得到治愈,会离灵魂伴侣更近一步。

情绪调节方法的关键——双方都要行动。若只有一方愿意努力,则没有用。

告别不良情绪观

如果一个人着急为自己辩护,那是因为在内心深处,他也曾无数次被指责,对自身感到内疚和羞愧。如果一个人看到了你不开心,却没有好好地抚慰你。这可能是因为,他曾经的恐惧和悲伤,没有被任何人看见,以至于他忘记了如何去安慰一个同样不快乐的人。

只要知道爱你的人不是在针对你、故意激发你的心理课题,而是在处理自己的课题,那么原先的吵架,就会变成一次更爱对方的机会。

代代相传的不良情绪观终将被破除,童年无法定义你,父母也无法定义你,只有你自己能决定如何对待眼前那个深爱的人。

情绪观理论给人带来的感悟

爱情中没有百分百情绪稳定的人,真正的情绪成熟,本来就源自于双方对彼此情绪中的不合理信念、彼此过去的创伤和彼此不稳定的内在小孩相互抱持的过程。

当你学会透过情绪表面去温柔地看彼此内心,你会看到两个受惊的孩子。小时候我们不懂,但总有一个阶段,你会在创建亲密关系时,看到人性的复杂,你爱的人可以同时带给你残忍和爱情、失望和滋养、退化和成长。

并非要去赞同、接受或者容忍对方的不良做法,而是去理解对方。如果你们也像很多伴侣一样,厌倦了情绪宣泄时暴风般的进攻,听腻了痛苦来临时一味讲道理的防御,特别厌烦回避、否认、自证清白带来的被抛弃的感觉,你们就可以用一种有尊严的成年人的态度,看到彼此的情感曾经一次次地被隐藏、压抑、否认、忽视,然后说出一句: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。

两个破碎的人越能理解对方的人性,就越能发出爱惜对方和自我改变的力量。因为彼此看到,所以彼此解放。这也是亲密关系的最大意义。


Profile picture

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冒险家,喜爱科技与艺术。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,分享观察与思考、经验与感悟。无惧艰难险阻,幸福就在你我身边。